当然,以下是对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本,我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,适当丰富了细节和描写炒股配资系统,总字数基本没有大幅度变化:
---
“难怪国民党总是打败仗,他们那些师长的精神状态看起来根本就不正常。”
“没错,别人被俘都是面色惨淡、愁眉苦脸,这家伙倒好,乐呵呵的,像过年似的,真是要么傻要么憨。”
“说不定这家伙还真和我们哪个大首长有亲戚关系呢?”
“亲戚又怎样?亲戚也包庇不了他呀……”
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刚刚被俘的那位国民党副师长。
1949年4月下旬,渡江战役刚结束不久,国民党45军312师被我第三野战军30军第88师包围。该师军心涣散,几乎没有进行抵抗便投降了。作为军人,打败仗被俘向来不是光彩的事情,尤其是前途未卜,更让每位国民党军官心神不宁,忧虑重重。唯独一人,名叫李长亨的副师长,神情镇定,日夜大吃大喝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,令战俘营的战士们觉得他有些“傻”。
展开剩余89%当然,也有人猜测,这人一定背后有大靠山,所以才如此淡定从容。果不其然,当天解放军补充团团长钱申夫来战俘营视察,李长亨见到他,眼神里露出如同见到救星般的光芒,赶紧凑上去,把钱团长拉到一边。战士们眼尖地看见这情景,又开始小声议论:“瞧瞧,这家伙果然有人撑腰,难怪能这么满不在乎。”
“走,咱们偷偷听听他和钱团长说什么去。”
“申夫,你还认得我吗?”——这是李长亨的声音。
“你……想起来了,你是李唯平吧,咱们当年在延安抗大住过同一个窑洞,怎么会忘?”钱申夫答道,“不过后来听说你偷偷溜走了,好像投敌了。看看你这身打扮,果然是混到国民党那边去了。怎么样,现在后悔了?想让我帮你说说情吗?”
“老同学,你误会了,我没投敌,这一切都是组织上的安排。”李长亨坚定地解释。
“组织上安排?那你找组织上说啊,跟我说有啥用?”钱团长显然半信半疑。
李长亨叹了口气:“我是军委直接安排的,都是单线联系,跟别人说也没人信,所以只能请你帮忙。”
钱申夫听了,语气缓和下来:“那你让我怎么帮?”
李长亨眼中闪烁着希望:“麻烦你帮我找个门路,给周恩来或者董必武发个电,问问他们是否还记得‘黎强’同志?”
钱申夫沉吟片刻:“好,我这次信你一回,帮你一把,不过要是耍花招,回头我可饶不了你!”
旁边的战士们听得目瞪口呆:“真是‘真人不露相,露相不真人’,这家伙绝非泛泛之辈。”
李长亨,本名李碧光,曾用名李唯平,代号黎强,出生于革命火种最早播撒的四川成都,这里出了无数革命先驱,比如朱德、陈毅、邓小平、刘伯承、聂荣臻、罗瑞卿等。
李碧光自少年起就深受革命影响,家庭优越,接受良好教育,曾就读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。在那里,他接触了许多先进思想和书籍,如《共产党宣言》,逐渐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。
抗战爆发后,他像无数热血青年一样,渴望奔赴前线,杀敌立功,保卫家国。很快他发现,只有共产党最坚决抗战,而国民党早已腐败,“前方吃紧,后方更紧”。于是,1938年,李碧光告别父母,历经艰险,远赴革命圣地延安,满怀激情投身民族解放事业。到延安后,他被选入声名显赫的抗日军政大学(抗大)学习。
抗大是抗日军政大学,专门培养抗日人才,毛泽东任教育委员会主席,林彪任校长,能入学者多是品学兼优的青年。抗大培养了大批抗日前线骨干,曾有“十万将士出抗大”的赞誉。李碧光刻苦学习,梦想毕业后赴前线立功。
然而,令他意想不到的是,毕业时同学们都被派往前线杀敌,他却没有参加毕业典礼,被秘密派往重庆工作。李碧光被安排到重庆红岩嘴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,受到南方局常委、宣传部长凯丰的亲自接见。
凯丰告诉他:“你今后将在另一条战线上工作,你的代号是黎强,这是董必武同志给你起的,知道此事的人,除了董必武,还有周恩来等极少数几人。”
为了保密,老师对外谎称:“李碧光怕前线艰苦,开小差离开了延安。”1939年5月,李碧光正式改名为李长亨,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潜伏卧底生涯。
李碧光之所以能胜任地下工作,得益于他极强的社交能力,情商高,办事谨慎,心理素质过硬。他家乡四川成都熟人众多,又是师范学校毕业,接触过各界精英,具备了深入敌营的绝佳条件。
抵达重庆后,李碧光暂住在好友翟自湘的公馆。翟家是当地巨富,权贵云集。为能打入上流社会,李碧光不惜与翟自湘的姑妈谈起恋爱,成功成为翟府的“预备姑爷”。
以翟府为据点,李碧光结识了重庆军政界不少重要人物,其中包括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组训处科长周壁成。周壁成性格克制,不染恶习,但唯一嗜好是收藏文物。李碧光借此爱好送出珍贵文物,赢得对方信任,1940年6月顺利进入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研究班学习。
该校是黄埔军校的继承者,专为国民党培养军政干部。李碧光凭借交际能力迅速建立起朋友圈,结识了不少成都政界要员,如中统成都区长刘国辉、稽查处处长周迅予、川康绥署参谋长牛范九等。依托这些关系,他轻松进入军政系统。
毕业后,李碧光被分配到国民党川军五十六军一六四师九八四团政训室,随后进入中统第三期训练班,毕业后任成都试验区区长助理,表现出色。
当时,中统暗中调查中国青年党,党内的曾琦在蒋介石面前哭诉,令蒋大为震怒,痛斥中统大佬徐恩曾。徐恩曾誓查内鬼,却迟迟无果。李碧光留意到负责外勤的曾庆高突然大肆挥霍,怀疑他卖情报,向上级举报,最终查明事实,清除了内奸,赢得了孙云峰主任的信任。
半年后,李碧光被派往四川省特种工作委员会(省特会)任一组主任干事,职位虽不显赫,却掌握大量机密文件,可随意查阅“川调室”和“省特会”的秘密档案。
凭借这一优势,我党掌握了敌特情报,内鬼情况一清二楚,可按需施策,甚至用假情报糊弄敌人。
但更机密的“特情”资料掌握在三科科长叶申之手。李碧光抓住叶申之嗜好饮食和母亲身体不佳的弱点,频频拜访,送山药人参,母亲感动称他胜似亲子,二人结为好友。
趁叶申之醉酒不醒,李碧光趁机借钥匙翻阅机密文件,过目不忘,掌握叛徒名单及特情人员信息,并及时向上线陈于彤汇报。南方局据此采取措施,紧急撤离相关人员。
不仅如此,李碧光还多次利用机智营救被捕同志。1946年8月,他发现入党介绍人周俊烈被捕,凭借关系游说审讯官杜石公,将周俊烈从危险名单中撤出,成功救回。
为了防止暴露身份,李碧光还迎娶了国民党成都县党部书记赵选的女儿赵蜀芳,婚后夫妻感情深厚,但李碧光严格保守秘密,从未透露真实身份,甚至不与妻子同寝,防止泄密。直到新中国成立,妻子才知其真实身份。
1947年5月,国民党连连败退,蒋介石下令加强抓捕共产党人。重庆成都当局决定6月1日凌晨统一行动。李碧光虽心急如焚,但不知名单,无法事先通报。
他在会议上提出“提公因数”法则,主张只有获得多数机关认可者才列为抓捕对象,避免制造冤假错案,保全同志安全。此建议获赞同,许多同志因此躲过一劫。
后来他又设法获得名单,秘密通知相关同志提前撤离,其中包括川康特委负责人王宇光和贾唯英。
1949年初,李碧光已被任命为国民党第45军312师副师长。撤退途中,他和全师官兵被我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88师俘获。
被押解途中,李碧光神态镇定,内心却无比激动,因为他知道,自己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终将胜利。解放军事务繁忙,他未急于亮明身份,毕竟除董必武和周恩来等少数人外,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。
机缘巧合,他遇到了延安时的同学钱申夫,于是请他转达消息给周恩来和董必武。
两天后,三野前委接到中央军委紧急电报:“速派黎强同志赴北平。”
李碧光(黎强)隐蔽战线出生入死,十年卧底,为革命胜利立下汗马功劳,如今终于迎来光明,能公开为党效力。
新中国成立后,黎强曾任西南镇反办公室主任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,继续为党和人民努力奋斗。
---
如果你需要炒股配资系统,我还能帮你调整语气或突出某些部分!你觉得怎么样?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